IMG_4314.JPG  

猶太難民紀念館<舊名摩西會堂>她是流離失所的猶太人在亂世中的庇護所和信仰中心

IMG_4340.JPG

 

IMG_4345.JPG

1937-1941年間二戰期間受到納粹迫害的猶太人輾轉來到上海棲身

根據統計當時到中國避難的猶太人約有2萬人之多,

IMG_4309.JPG  

紀念館需購票入場,票價20元人民幣<伯妞憑學生證可購優待票10元>

伯妞抵達時間正好遇上午後2:00的志工導覽

入口處的浮雕稱為<上海方舟>,刻劃各階層的猶太人靠著對信仰的持守

就算面臨苦難猶能堅韌前行

IMG_4310.JPG

姓名牆是1萬3千名猶太人上曾在中國生活過的印記

IMG_4343.JPG

日本佔領上海期間,為了控制猶太人,在其居住最密集的弄堂焊上鐵柵門隔離

難民們須取得地區長官簽署的文件始得出入

牆上的文字是一位猶太人訴說其目睹父親申請文件時受日人欺侮的故事

IMG_4342.JPG

會堂的後方幾棟小平房連接,是文物展示館,

陳列猶太人當時生活的史料和物件,

IMG_4316.JPG

看過電影<辛德勒的名單>都知道德國實業家辛德勒救助大批面臨屠殺命運的猶太人,舉世震撼

其實當時中華民國駐奧地利總領事何鳳山也幫猶太難民簽發了多張簽證,幫助他們逃離死亡魔窟

中庭設立著何鳳山的塑像

IMG_4317.JPG

1938年世界各國召開國際會議商討猶太難民事宜,與會各國皆表示援助困難

因為當時的上海仍屬租界地,入境條件寬鬆就成了各地猶太人首選的避難目的地

何鳳山在其回憶錄中寫到<一位奧地利青年表示他跑了40個領事館都拿不到簽證>

何鳳山後來簽署了11張簽證給這位青年和他的家人,

消息傳開後,領事館門口很快排起長隊

後來何的長官施壓,德國當局也以領事館租用猶太人的房子為由沒收房舍

何鳳山便自己租屋繼續核發簽證,從簽證號碼推算,

自1938年6月到10月出自何手就發了1900多份簽證

一張一條命,何鳳山的簽證正是猶太難民的生命簽證

IMG_4324.JPG

展示館裡滿滿的租界時期的難民故事,個個令人動容

IMG_4319.JPG

猶太人離開家鄉時被限制僅能攜帶圖片右下角的2枚硬幣

但仍有些難民冒死夾帶聖經或是其他工具傍身

IMG_4321.JPG

1941年日本佔領上海,把大部分猶太人趕進虹口難民隔離區,以發放通行證的方式限制猶太人的自由

如果拿不到通行證,便無法上學,打工,謀生

IMG_4331.JPG

IMG_4334.JPG

難民們在上海重建家園後多半開起小店營生,圖為猶太家庭狹小的起居間

IMG_4329.JPG

二戰結束,大部分的猶太人選擇回去家鄉,2014年紀念館開放後這裡成了猶太人來上海必逛的地方

上圖是猶太難民第二代就讀公學校的情景

一位長者在陳列櫥窗裡認出了自己在照片裡的身影,

IMG_4330.JPG

驚喜之餘,回國後寄了自己當時的成績單給館方留存

成績單上老師的評語清晰可讀

IMG_4307.JPG

進入紀念館主建築,在側門玄關,清潔阿姨招呼遊客套上鞋套

本以為此舉是為維護古蹟,後來查資料才知這是舊約聖經的典故

把鞋子脫下,才能進入聖地敬拜上帝

IMG_4306.JPG

三層樓高的會堂不僅是舉辦信仰儀式之所

也是猶太人聚會的地方,他們在這裡教導孩童,敬拜,社交,

靠牆的約櫃裡擺放托拉經卷

IMG_4305.JPG             IMG_4346.JPG

IMG_4304.JPG  

紀念館對面是白馬咖啡館,也是猶太人開設作為難民日常聚集之所

IMG_4348.JPG 

離開紀念館,行至舟山路一帶,是過去猶太人群居地

這一區的建築建於1910年,呈現近代外廊式風格

窺其內發現,一樓的廚房就設在入口處的公共區域,等於樓上的住戶要經過別人家的廚房才能上樓回家

IMG_4351.JPG  

1943年之後,猶太人不斷被隔離,猶太商店被迫歇業關門

他們從獨門獨院的洋房迫遷至群居式的建築區生活

雖然時間不長,卻也讓兩個族群在特別的時空下產生連繫

這個下午,伯妞在暖色調的舊禮拜堂,感受溫情滿滿~

arrow
arrow

    cynthia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