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田鄉本為六堆稻米集散中心,出入多以河運為主,
1919年日本人修建潮州線鐵路,在這裡設置驛站
竹田遂成為客貨運轉運中心
後因營運量下降計畫拆除車站
經過鄉民要求才獲核定,成立鐵道保存園區
過去的站務房現在已經成為社區發展協會的會務中心
販賣具有地方特色的紀念品
車站左側仍保留早期員工眷舍的古井和澡堂
古井旁連接一個水槽和水管,節省奔波取水之苦
澡堂內景,人在裡面洗澡,水龍頭外就是連接水井的長管
沒有自來水,井水也可自來
往車站右方前行來到池上一郎博士文庫
招牌上註明是亞細亞最南端的日文圖書館
池上博士是日治時期派駐台灣的軍醫,熱心公益,救人無數
戰後返日仍不忘捐助圖書,設立獎學金,嘉惠鄉民
所以鄉公所在車站旁的倉庫設立池上一郎圖書館
雖然規模不大,但是牆上滿是日本團體參訪的照片和紀念狀
顯見池上文庫為吸引日人遊台必訪景點
館內還有一尊300多年歷史的火炮,
解說牌上說明這是鄭成功驅逐荷蘭人時所使用的銃炮
後來軍隊離台就把火炮留下作為地方抗敵的武力
接著伯妞來到萬巒萬金社區造訪百年教堂
據說這個社區的居民有八成以上是天主教徒
所以四處皆可看到聖母塑像
還有聖母遊行的壁畫
乍看這座建築就像電影<蒙面俠蘇洛>的場景,濃濃的西班牙風
果然它是由西班牙傳教士郭德剛神父創建
也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堂
清同治皇帝曾經御賜<奉旨>和<天主堂>兩塊聖石,嘉勉聖母殿教化撫番的功能
現在這兩塊聖石就鑲嵌在聖堂正面上方
早期官兵至此必下馬行禮
萬巒豬腳 遠近馳名,伯妞自然不能錯過,午餐就在創始店海鴻飯店解決
位於東港的海濱國小,學校對面就是漁港已經很酷了
校園裡還有一座神社改建的小型孔廟,更是讓人驚嘆
學校側門據信是神社的入口
雖然已經看不到鳥居卻還保有神橋的遺跡,
這是伯妞過去參訪的神社中不曾見過的建物,實屬難得
奉獻芳名柱
參道旁的石燈籠已是2003年重建的新建物
從石階上去寬廣的平台可見舊時神社的規模應該不小
但也是只留下本殿的基座,廟匾上題為孔子祠,但供桌上卻有忠烈祠字樣
網路上的資料顯示海濱國小的前身是海軍營區
這應是不同時期賦予不同功能所為
這裡的學子有孔老夫子天天照看著,相信在其庇佑下定能勤學聰慧金榜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