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673.JPG  

如果你喜歡聽故事,如果你喜歡逛老街,如果你對台灣發展史有興趣

Screenshot_2017-06-18-20-15-53.jpg  

霞海城隍廟舉辦的<大稻埕逍遙遊>絕對能滿足你全部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它是免費的, 每個月第一,三週日固定成行

活動當天還贈送莊永明老師的<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地圖和瓶裝水

P_20170706_212811_1.jpg      

跟著莊永明老師在這歷史街區裡穿梭整整4個小時

<螢光筆線是這次參訪的路線>

才明白這個由淡水河孕育的昔日貿易港埠

真是個充滿故事的地方,

其北至北門 ,東達淡水河,南抵大龍峒,西以雙連埤為界

大稻埕歷史漫步就從慈聖宮開始

IMG_0668.JPG  

慈聖宮是此區最重要的三大廟宇之一,牌樓位在延平北路上

穿過停車場就到廟埕了

IMG_0670.JPG  

廟埕前的小吃是傳承50年的老味道

IMG_0688.JPG

IMG_0665.JPG  

後方的現代建築是改建後的大稻埕禮拜堂

IMG_0658.JPG IMG_0683.JPG   

這座媽祖宮的原址因日本人築路需要,至1916年才遷建於此

惟廟內石材木柱都是原汁原味舊地古物,

還有門楣楹聯皆為在地文人所題,雅而莊嚴

IMG_0703.JPG

這是改建後的李春生後人大樓,位於甘州街上

了解台灣茶歷史的人一定知道台灣茶葉之父--李春生,

他靠著優異的外語能力和眼光獨具的經商頭腦,將台灣茶推向國際,

他更是日治時期僅次於板橋林家,排名第二的台灣富豪,

 P_20170706_210725_1.jpg  

對照地圖上的舊照片,1930年代台灣首富李春生後人所建的是三層豪華洋樓

IMG_0704.JPG

IMG_0702.JPG  

李春生也是台灣基督教的推廣者,曾先後捐款興建濟南基督長老教會

李春生紀念基督長老教會, 

隔一條小巷就是李春生捐獻的磚造禮拜堂<大稻埕基督長老教會>,

這也是重建後的建築了

大門開設在左右兩側是為舊時男女分流出入

P_20170706_210743_1.jpg  

1915年啟用,大稻埕禮拜堂的老建築 

 IMG_0700.JPG

如今不僅老建築翻新,後方更蓋起了現代新穎的高樓教會

P_20170706_210807_1.jpg  

 IMG_0712.JPG  

在重慶北路和保安街交叉口有座以鳳梨罐頭發跡的葉金塗宅,

葉家人將自家商品和品牌名稱刻塑在華麗的立面上

IMG_0713.JPG  

二樓玻璃帷幕上的咖啡女神俯視大街,細數歷史舊事如車河往來流動不息

 IMG_0723.JPG  

改建後的葉宅,

保留了一到三層的紅磚立面,再透過都市更新興建為地下三層和地上十四層的辦公大樓

在商業利益和歷史還原的權衡下,成就了這棟新舊相容的歷史建築

IMG_0730.JPG  

 甘州街和歸綏街口

再平凡不過的住商大樓,原址是日治時代名聲響亮的藝旦間--江山樓

P_20170706_210755_1.jpg  

文人士紳在此洽商務,論風雅,飲酒彈唱,

吟詠一段段名人藝旦的風月韻事

IMG_0733.JPG

金瑞山銀樓是此區舊時規模最大的金飾店,位於延平北路上

IMG_0735.JPG  

俗稱大通路的延平北路二段極盛時期竟多達七十餘家銀樓,號稱銀樓街

IMG_0739.JPG  

P_20170706_210816_1.jpg  

民生西路上還有自1930年就存在的咖啡廳波麗露,並以西式套餐聞名

不但是文青,藝作者的靈感發源地

更是阿公阿嬤那一代的相親聖地,成就許多好姻緣

IMG_0779.JPG

還記得今年五月阿湯哥來台做電影宣傳時

曾抽空和蔡依林喝午茶的地方嗎?

IMG_0752.JPG

 就在位於民生西路上的新芳春茶行

我們很幸運地在古宅重建開幕的第二天,拜訪這棟曾是台北最大的茶工廠,

IMG_0743.JPG

  建築樓高三層,過去一樓是店面和製茶廠

二樓儲藏貨物,三樓則是居家空間

   

  牆上動態投影的是大稻埕茶商一日生活

IMG_0777.JPG  

     

展場中央也用投影復刻舊時四兩包茶,婦女撿茶等影像

 IMG_0755.JPG IMG_0758.JPG

動態投影讓焙籠間停滯的歷史又動了起來

IMG_0761.JPG

IMG_0762.JPG IMG_0763.JPG IMG_0766.JPG IMG_0767.JPG IMG_0772.JPG IMG_0773.JPG IMG_0775.JPG    

二樓則將戲劇的服裝和場景保留下來,增添古厝風情

 IMG_0792.JPG IMG_0794.JPG

有記名茶也是間百年茶行,就位在重慶北路朝陽茶葉公園對面

IMG_0803.JPG  

擁有八十幾年的焙籠籠和焙窟,至今仍在使用中

,炭火慢焙的傳統焙茶方式讓有記在製茶產業中享有盛譽

IMG_0797.JPG  

電焙機頂橫樑上的白色結晶是烘茶後留下的咖啡因殘跡

P_20170702_110357.jpg

然後我們很突兀的被帶進義美便利商店

本以為老師是體恤大家頂著太陽逛街太熱,帶我們近來吹冷氣買涼水

但再往內走看到牆上舊照片才恍然大悟

這是台灣民主運動先驅--蔣渭水的大安醫院舊址

P_20170706_210836_1_1.jpg    P_20170702_112451.jpg

 蔣渭水在此組織台灣文化協會,成立台灣民眾黨,向日本政府爭取台灣人權益

P_20170702_112458.jpg  

P_20170702_110614.jpg  

文學造詣極佳的蔣渭水更在醫館旁設立台灣民報發行所,執筆社論,啟迪民智

P_20170702_113408.jpg  

延平北路上有一整排已翻新的連棟建築,曾是台北惟二之一的大千百貨

再往前幾步路的天馬茶房門前,因1947年二月二十七日一場查緝私菸的糾紛

成為二二八事件的原爆點

P_20170702_114214.jpg  

走訪迪化街要從西側的屈臣氏大藥房開始

它是日治時期進口藥品的大批發商,和現代港商屈臣氏並無關聯

現在是文創小舖進駐其中

P_20170702_114959.jpg  

西寧北路小巷口,不起眼的小紅門上掛著<李臨秋故居>

他是望春風,四季紅和補破網的作詞人

P_20170702_115714.jpg

鄰居<莊協發商店>是間柑仔店,也是莊永明老師的老家

特別開門讓我們進入參觀

商店已不營業,平時作為演講等藝文空間,

古樸的貨架上陳列老師的早期常民物品的收藏,古意盎然

P_20170702_115656.jpg 

開店時,板窗還可以一片片卸下,

 P_20170702_120206.jpg

P_20170702_120215.jpg  

竹節式的落水管也是老屋的一大特色

P_20170702_120242.jpg  

 對面是李春生紀念基督教會,清朝時期曾是郵便電信局

P_20170702_121439.jpg

 從貴德街往碼頭走,狹窄巷弄間竟隱身一幢華麗的洋樓建築

它是茶葉大亨--陳天來所建,建築名為錦記茶行

P_20170702_121403.jpg

 P_20170702_121634.jpg  

據說內部裝潢考究,名家收藏品就鑲嵌於壁面上

還是台灣使用抽水馬桶的民厝第一宅

 P_20170702_124354.jpg

終點回到迪化街上的霞海城隍廟

 P_20170702_124539.jpg

此間廟地僅四十坪,但信徒遍布全台

P_20170702_124633.jpg

日治時期和北港朝天宮並稱台灣兩大迎神賽會

城隍爺過生日時大拜拜的景象,用萬人空巷都不足以形容其盛況

  P_20170702_124550.jpg

1971年廟方供奉月下老人,促成許多姻緣,神威遠播

吸引國內外青年男女祈願求緣

參訪這天不乏西方臉孔,日韓口音的國外遊客特地到此一拜

P_20170702_130106.jpg

P_20170702_130230.jpg

只見廟方管理員不時叮嚀最後要記得喝一杯甜茶才算完成祈緣程序

P_20170702_150051.jpg

 城隍廟裡還配祀城隍夫人

P_20170702_150139.jpg  

有許多婦女會特地前來祈求夫人讓先生忠於婚姻,家中老小平安

若家庭美滿者會敬獻繡花鞋以示謝忱

 P_20170702_150217.jpg  

 1853年,艋舺<頂下郊拚>械鬥,被打敗的同安人護送城隍爺金身來到大稻埕

短短不到三十分鐘的路程竟有38位壯丁遇害

後於廟內列其長生祿位,稱為義勇公

P_20170702_124418.jpg  

大稻埕是茶葉,布匹,草藥和南北貨的集散地,也是台灣富商,企業的發跡地

今天伯妞媽漫步其間

聞茶香,看洋行,細數舊時風雲人物,見證一代貿易港埠風華歲月

arrow
arrow

    cynthia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